齐鲁豫剧院豫剧五大流派唱腔特点

 二维码 272
发表时间:2020-02-22 00:00

陈素真也是一位唱做并茂、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影响较大的豫剧表演艺术大家。

(一)音区跳度较大,对比较为鲜明。如《桃花庵》中“哭夫”一段唱,可以从b。调的“2”到“5”,这样宽广的音域,自然会增强豫剧唱腔的色彩性和表现力。

(二)归韵多入鼻腔和胸腔,显得唱腔较为低回、内在、深沉、凄婉,也突出了豫西调“寒韵”特色。

(三)唱腔的尾音多以下滑音和上、下二度回转倚音结束。对刻画人物缠绵悱恻的情绪很见效果,也是崔兰田唱腔特色的主要成分之一。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齐鲁豫剧院陈素真所以能对豫剧传统表演艺术进行大幅度的开拓和发展,也是她善于吸收、融化京剧等其它姊妹艺术的长处的结果。

崔兰田的演唱艺术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特点

齐鲁豫剧院崔兰田戏路宽广、学过须生,演过小生,擅演老旦,精于青衣,包括花旦、闺门旦在内无所不能。她的音域宽广、音质纯净、音色甜美、韵味淳厚;唱腔朴实无华、细腻含蓄、形象准确、情真意切;演唱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行腔流畅自然、深沉委婉、缠绵悱侧、蕴纤衰怨。从而形成了她那鲜明的艺术风格。

艺术史证明,真正的艺术家,又都是艺术革新家。常香玉正是属于这样的艺术家,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她那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

崔兰田对豫剧艺术发展的**贡献,就在于她为豫剧表现悲剧人物、塑造古代命运凄苦的妇女形象开辟了一条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所创造的秦香莲、陈三两、崔金定、窦氏、姜桂枝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深切感人的人物形象便是**的例证。也是她在这方面的杰作。

齐鲁豫剧院豫剧

 

总之,常香玉在豫剧唱腔旋律的创作上是非常成功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在豫西调与豫东调两大流派的合流上,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不仅拓宽了创作豫剧唱腔素材的范围(包括吸收本剧种以外的音乐素材),同时也增强了豫剧唱腔旋律的色彩性和表现力。从而形成了常香玉唱腔旋律上的特点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为了更加明了起见,现将上述各个“流派”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分述如下:

陈素真是豫剧界较早的**女演员。当时。曾轰动汴京,声震中原大地。从而赢得了“豫剧皇后”、“豫剧梅兰芳”的美称。建国后,陈素真仍然活跃在豫剧舞台之上,并荣获了1952年中南地区戏剧会演“荣誉奖”和1956年河南省戏曲观摩演出“荣誉奖”。从1928年陈素真首次登台叫响至今,她不仅演遍了河南的城镇乡村,而且还扎根西安,南下武汉,西出兰州,北至京都、落脚天津。自然,豫剧也随着陈素真的足迹而逐步得到了推广和普及。这也可谓之这位艺术家的一大绩。

崔兰田是以独特的演唱艺术闻名于世的。她正宗豫西调,[广州热线],为**的豫剧“十八兰”之首,素有豫剧“程(砚秋)派”之称,享有“豫剧兰花”之誉。可见她的演唱艺术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

齐鲁豫剧院在豫剧流派的发展中,从声腔方面可以分为豫东调和豫西调,但随着豫剧的发展,东西两调相互学习,各取所长,两派的区别已经越来越小,自从豫剧五大名旦出现后,豫剧流派又出现了以各个派系的名字为标志的划分方法,比如常(香玉)派”、“陈(素真)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 派”等等。

陈素真对豫剧的**贡献,应该说是她的表演艺术。可以说,陈素真是位深谙豫剧美学的表演艺术家。众所周知,豫剧艺术的内容是朴实的,而形式则是复杂的。豫剧需要结合形式来欣赏其内容。因此,它需要美的身段和动人的唱腔加以表现。“美,是成熟的表现”。“美,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秋文《戏剧美学论集》)。陈素真塑造的姜秋莲、崔金定、耶律含嫣、赵艳容等人物形象,所以能给广大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得力于她那优美的表演艺术。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她的水袖工夫。耶律含嫣的穿衣和甩辫的精湛表演,更堪称为一绝。至今仍被后辈们效仿。

(四)注重唱腔感情,强调人物内心刻画。这虽然为豫剧演员们所共有,但崔兰田尤为突出。她并非“唱曲唯唱声”或“唱曲唯唱情”,而是即注重声,又强调情,使二者真正地结合起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擅于挖掘人物的内在感情、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崔兰田的唱腔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也是崔兰田的唱腔感动人心的内在因素。

陈素真原宗祥符调,但她并不拘泥于祥符调。早在1935年前后她就勇于向世俗挑战,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地吸收、融化了豫西调和一些新的唱腔素材充实祥符调,发展祥符调。从而也形成丁陈素真自己的独特演唱风格。概括地讲,由于陈素真擅用假嗓演唱,她的唱腔显得较为华丽、明快、激越、跳荡、清新、耐听。她演出的《三上轿》、《宇宙锋》、《春秋配》、《洛阳桥》等剧目,至今仍为她的弟子所保留。并久演不衰、广为传唱。


中国戏曲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所刊登文章,图片及视频,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5116958584;邮箱:6235669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