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剧:传唱至今的湘南古韵 二维码
87916
发表时间:2021-12-18 20:09来源:戏曲网 1961年9月16日,周恩来观看了祁剧《拾玉镯》后热情地鼓掌,当他得知祁剧来自毛主席的家乡湖南时,高兴地说道:“好,要发展祁剧,要发展祁剧。” 祁剧又称“楚南戏”“祁阳戏”,是湖南地方剧种之一,发祥于湖南祁阳(含祁东)一带,广泛流传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全国戏剧汇演上对邓汉葵等优秀祁剧演员称赞道:“祁阳子弟满天下。”2008年,祁剧凭借其丰富的艺术内涵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腔”兼具的古老曲艺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江西人口大量往湖南迁徙,把江西一种“弋阳腔”的民间小曲带入湖南。当时,湖南祁阳也流传一种“祁剧小调”,两种调式融合演变,逐渐形成祁剧雏形。明嘉靖年间,祁剧已基本形成。在随后的三百多年中,一代代艺术名家、文人墨客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小调发展成拥有1079支曲牌的剧种,通过内涵丰富的剧目塑造经典形象、演绎世间百态。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祁剧艺人总结经验、博采众长,不断完善祁剧、发扬祁剧。几百年来,祁剧艺术遍布三湘四水。 作为一个拥有五百年发展历史的古老剧种,祁剧有着严谨的舞台表现形式及浓郁的地方特色,其风格高亢粗犷、声腔丰富激越,兼有高、昆、弹三种声腔,行当分生、旦、净、末、丑,有永河、宝河两大艺术流派,演出剧目十分丰富。1982年统计,祁剧整本剧目有272个,散折(折子戏)669个,其中弹腔剧目占百分之七十,高、昆腔剧目占百分之三十。 祁剧吸纳了弋阳腔、昆曲、秦腔的唱法,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兼具高、昆、弹三大声腔体系的剧种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性和艺术欣赏性。同时也影响到其他剧种,如广西桂剧就是由祁剧演变而来。到目前为止,祁、桂两剧种演员仍可同台演出。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等对祁剧也大加赞赏,特别是周信芳先生演出的京剧《宋江杀惜》与祁剧的《宋江杀惜》十分相似,据说周信芳先生与祁剧**老生演员桂松茂有过数面之交,曾相互探讨《宋江杀惜》,剧中宋江杀阎婆惜那段戏中斗眼、抽须等动作十分粗犷夸张,这正是祁剧典型的表演风格。 在湖南地区与祁剧非常近似的还有常德汉剧和岳阳巴陵戏,如2018年常德汉剧演出的《金沙滩》与1980年祁阳挖掘演出的由祁剧“五虎将”之一的田连禄与唐福耀合演的《金沙滩》如出一辙。 特色浓郁的地方剧种 在祁剧的高、昆、弹三大声腔体系中,真正体现祁剧声腔特点的是高腔。尽管祁剧高腔源于弋阳腔,但绝非弋阳腔,它是弋阳腔与祁阳小调相互交叉融合后,形成的一种纯地方特色的声腔——祁剧高腔。 高腔是祁剧最有代表性的声腔之一,也是祁剧特色之根本。演唱祁剧高腔,把握得好如高山流水、委婉动听,又仿佛沉浸在宁静优雅的庭院聆听鸟语啁啾一般。然而想要唱出祁剧高腔的韵味却很难。高腔的特点是:一唱众合,人声帮腔,锣鼓造势。所谓“一唱众合,人声帮腔”,即台上演员唱完一段后,需要有一个“拖腔”,这个“拖腔”是由后台演员合唱“帮腔”完成。因为祁剧高腔最初没有器乐伴奏,调式完全根据演员自己嗓音演绎,所以后台演员适时“帮腔”,让台上演员得以“喘息”,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拖腔”这一特色。发展到后来,加入器乐伴奏后,便以锣鼓造势达到渲染舞台气氛的目的。 祁剧高腔非常注重“数板”,数板是祁剧高腔的精华,演员唱功好坏、有无韵味,都体现在数板上。高腔的数板也叫“清板”,在演唱时不使用其他乐器伴奏,只需司鼓敲动云板便可准确把握节奏。这需要演员有扎实的唱功和节奏感,能适时调整演唱节奏的快慢、强弱以表现不同的情感色彩。 除高腔外,祁剧弹腔也很有特色。弹腔源自“皮黄”腔,但祁剧的弹腔由于受湖南本土文化影响,相对粗犷、高亢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有两种唱法,一是“雨夹雪”。“雨夹雪”的特色是一句“本嗓音”,一句“子嗓音”(即假声),如《黄鹤楼》周瑜上场唱:“水军冲破长江浪,帐下三军似虎狼,我为荆州常思想,我为荆州痛肝肠。”采用的就是“雨夹雪”的唱法,这种唱法不同于京剧小生单用假声唱腔,而是真假声灵活变化,以表达人物的内心激昂亢奋的情绪。二是“老少配”。如《闹淮安》祁子富上场一段:“心有急事嫌步慢,恨不得飞上鸡爪山,搭救恩人出危难,杀进朝去灭沈谦。”这里运用的就是“老少配”的唱法。“老少配”唱法的特点是:一高一低,即上句为高八度,下句为低八度,而且下句还带着半唱半讲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高低呼应、唱讲结合的技巧,生动贴切地营造紧张的情节氛围、表达人物内心的急切不安。 重放光彩的大众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祁剧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湖南电视台先后录制了《闹严府》《杨家将》《松坡将军》等10余部电视祁剧艺术片,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1993年,大型历史祁剧《甲申祭》参加全国戏曲(南方片区)比赛,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11个奖项。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娱乐方式不断涌现,祁剧的生存发展也面临十分艰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演员纷纷离开,很多剧团被迫歇业。如何让祁剧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如何让祁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引观众,如何让祁剧重现繁荣,这成了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所有关心祁剧发展的人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戏剧发展的政策,从资金、人才和场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让祁剧这门古老的艺术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周末百姓剧场”“扶贫慰问演出”“戏剧进校园”……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祁剧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祁剧紧跟时代潮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祁剧,这为祁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精心打造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经推出,便获得极大成功。高昂嘹亮的唱腔、华丽的妆容服饰、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祁剧特有的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出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盛宴,几次加演仍让观众意犹未尽。 进入新时代,祁剧创作人员从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下功夫,深入挖掘祁剧内涵,丰富表达形式,使传统祁剧进一步发扬光大,特别是将祁剧中的与人为善、孝敬父母、为官清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展示出来,创作了大量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剧目,让祁剧这张文化名片变得更加闪亮。 (选自《新湘评论》) 上一篇祁剧
中国戏曲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所刊登文章,图片及视频,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联系电话:15116958584;邮箱:623566997@qqcom |